取消
加载中...
新能源渗透率过半,谁是背后推动者?
DorAemon 2024-08-16 18:20

三言科技8月16日消息,不知从何时起,我们身边的绿牌车越来越多。


特别是最近一两年,新买车的车主,有不少都选择了新能源汽车。


即便是最终选择了燃油车的车主,也大多不可避免地将新能源车作为购车备选,或多或少地看一看新能源车型。


到底有多少新车主选择了新能源汽车?统计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的走俏,可不仅仅是“身边统计学”。


日前,乘联会发布了最新一期的数据统计报告。数据显示:


今年7月,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172.9万辆,批发销量195.6万辆;


同期,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87.9万辆,批发销量95.5万辆。


按此计算,中国新能源汽车零售市场渗透率达到了51.1%,已经占据了市场的大半江山。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整月的新能源渗透率超过了50%。


93a008ee56ceb7d9254474c52e87372e.jpeg


以前,新能源汽车车主是“少数派”;现在,燃油车主反而成为了“少数派”。


就在几年前,新能源汽车还被人嘲讽是“电动爹”。怎么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了车市主流?


其实,新能源汽车的“逆袭”,是多方共同推动的结果。


国家政策,主导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转型大潮。


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首次提出大规模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目标。


随后,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价格补贴政策相继出台。公交车、大巴车、出租车运营方,以及一线城市的限购、限牌用户,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第一批消费者。


002943a94959de1d71292f26ff47719e.jpeg


近年来,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开始退坡。但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不仅没有出现下降,反而持续增长。


这说明,新能源汽车已经丢掉了“政策补贴”这条拐棍,并凭借着强大的产品力,真正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近些年,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力提升显著。大家发现,与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不仅用车成本更低,性能更是爆表,还更加安静、平顺。


1632b1d5800e3e321342517df0a24a1f.jpeg


而困扰电动汽车已久的续航问题,也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正变得无足轻重。


近两年,以插电混动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更是彻底解决了续航焦虑问题。特别是比亚迪的第四代、第五代DM技术,实现了以电为主的驱动模式,在城市环境下,几乎与纯电车无异。


让新能源汽车成为主流的,是日趋成熟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以及全产业链带来的成本优势。


早年,新能源汽车价格十分昂贵。如果一款车型同时具备燃油、纯电两个版本,纯电版本往往比燃油版本贵出10万以上。


消费者会在心里算一笔账:新能源车剩下的油费,都在买车时一次付清了。即使算上补贴,新能源车也不算便宜。


但现在,中国已经建立起了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并形成了强大的成本优势。这种优势传导到市场端,就是新能源汽车变得更便宜了。


例如,去年,比亚迪的口号还是“油电同价”;到了今年年初,这句话就变成了“电比油低”。


e095f038e748eeaeb271e9fa3465e29e.jpeg


现在,买一辆新能源车,并不比油车贵,甚至会更便宜。


纵观中国新能源发展史,国家政策给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起步动力,产业链蓬勃发展带来了技术优势与成本优势,并最终转化为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力,让消费者可以用低价买到好车。


与新能源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燃油车市场正在加速崩塌。


特别是合资燃油品牌,在多地大批量关店。一些经销商集团甚至破产、跑路,引发消费者纠纷。


去年,三菱宣布退出中国汽车市场。行业人士分析,由于销量持续下挫,一些二线合资品牌很可能会效仿三菱,退出中国。


而离开了中国市场,这些品牌的日子可能也不好过。因为,现在的中国汽车品牌,都将目光转向海外。


2cad42137c75df883218fcf9c1e92c8a.jpeg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达到了279.3万辆,持续增长。


以上汽、奇瑞、比亚迪、长安、长城、吉利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市场的销量越来越多。


更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中国汽车出口,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亚非拉国家,而是卖到了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


例如,比亚迪在欧洲、日本开设门店,还和当地租车公司达成合作。蔚来、小鹏的电动汽车,已经在挪威销售多年。新西兰、以色列的电动汽车销冠,是比亚迪的ATTO 3(即国内的元PLUS)。


2b76b38cd148b0887e40b9ff841bca8c.jpeg


海外消费者为何会选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因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仅价格合理,在技术、产品力上也实现了超越。


例如,在电动化方面,比亚迪旗下仰望品牌的易四方技术,通过四电机独立控制,可以让车辆实现精准的原地掉头等功能,在汽车发展史上绝无仅有。


而在混动方面,今年5月,比亚迪宣布其新一代DM技术实现了百公里2.9L的超低油耗。这套系统的插混专用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了46.06%,实现了全球量产发动机中最高的热效率。


aef299125b6214aad11e0fa73281a482.png


如今,中国汽车新能源转型赛事过半,已经在纯电、混动等多个领域,都实现了技术的全面领先。加之全产业链带来的成本优势,中国汽车工业在新能源时代实现了“弯道超车”。


在国内渗透率超50%的同时,新能源汽车也成为了中国制造的新名片。越来越多的中国车开始走出国门,获得全球消费者的认可。


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在全球各地,看到更多、更好的中国汽车。

DorAemon
文章总数
9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