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财经3月13日消息,今日,中国信通院通过微头条发布消息,对5G技术进行权威解读,发言人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朱禹涛。
朱禹涛:5G就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具有更大带宽、更高速率、更低时延、更大连接等特性,应用场景由传统的移动互联网拓展到移动物联网,服务对象从传统的人与人通信拓展到人与物、物与物通信,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5G是支撑信息通信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新一代关键网络基础设施,将对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G标准就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标准,由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制定完成,3GPP由来自中美日韩、欧洲、印度的7个通信标准化组织组成,它制定的5G标准是全球通用的标准。
朱禹涛:相比于4G,5G将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系统峰值速率可达到10Gbps,用户峰值速率达到1Gbps,是4G速度的10倍以上。
数据传输速率的提升主要是通过带宽的增加以及频谱效率的提升来实现的,4G的带宽是20MHz,5G中频段带宽将达到100MHz以上,是4G的5倍,同时,5G还引入了大规模天线、新型信道编码等先进技术,相比于4G,频谱效率可以提升3倍以上。
朱禹涛:5G网络与WiFi的应用场景不同,存在一定的互补性。WiFi对用户移动性的需求很低,覆盖范围也小,频谱采用的是非授权频段,用户通过资源竞争来实现通信需求,因此用户体验不稳定;5G需满足用户高速移动和小区切换需求,频谱是授权频谱,用户通过基站调度来实现通信需求,业务质量有保障。
朱禹涛:5G基站与4G基站相比,由于要实现更高传输速率,因此带宽更宽、天线更多,单基站成本也要更高一些。虽然5G基站成本可能较高,但其提供的速率高、业务能力强,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朱禹涛:在5G商用初期,仍将主要面向增强移动宽带场景,因此,手机将是最常用的终端形态。但随着5G网络与垂直行业的融合,将催生出形态各异的终端类型,如:眼镜、手表、手环等可穿戴设备,无人机,家电,汽车,甚至医疗仪器、工业机床等都可能成为未来的终端类型。
朱禹涛:5G芯片要支持更大带宽、更高的传输速率,算法将更加复杂,对运算能力的要求更高,同时要支持更多的频段。而且,5G芯片要实现后向兼容,也就是兼容4G、3G、2G等更多的工作频段和工作模式,使5G芯片的设计难度更高。为此,5G芯片需要采用7nm或10nm最先进的制程工艺。
朱禹涛:5G愿景和目标是实现“万物互联”,除传统的移动互联网场景外,5G还将支持低时延高可靠和低功耗大连接场景,5G通过采用更加灵活的系统设计,以及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技术,可以有效满足垂直行业多样化应用场景的性能需求。
5G将与工业、能源、交通、医疗、智慧城市、新媒体、无人机等各行业深度融合,为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当前的4G网络可以满足一定应用场景的需求,以车联网为例,对于汽车安全预警类业务以及交通效率提升类业务,当前的4G网络可以满足要求,但是对于高度协同类服务,比如自动驾驶、远程遥控驾驶、车辆编队行驶等,对数据传输时延和可靠性提出很高要求,当前的4G网络是无法满足的,需要基于5G网络的车联网来实现。
朱禹涛:随着5G商用步伐的临近,各行业都在积极探索新需求、新技术、新业务、新模式,挖掘能够体现5G能力、商用初期可投入应用的创新业务。为助力5G发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IMT-2020(5G)推进组于2018年举办了首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大赛受到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共收到参赛项目300余项。目前第二届大赛已正式启动,大赛将举办系列专题赛事和区域赛事活动,具体信息在IMT-2020(5G)推进组官网公布。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将整合我院在全国各驻地机构资源,联合5G产业核心企业共同建设覆盖多个城市的5G应用创新孵化和试验平台,并对接投融资机构,构建涵盖需求研究、标准制定、方案设计、应用开发、试验验证、示范推广、投资孵化在内的5G应用融合创新产业生态环境,为5G应用开发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