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加载中...
网络视频平台全面推行青少年防沉迷系统
DorAemon 2019-05-29 18:45

来源:网信北京


5月28日,国家网信办统筹指导西瓜视频、好看视频、全民小视频、哔哩哔哩、秒拍、波波视频、看了吗、微视、A站、美拍、小影、梨视频、第一视频、微博等14家短视频平台,以及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PP视频等4家网络视频平台,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前,统一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加上此前试点的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平台,国内已有21家主要网络视频平台上线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


国家网信办在总结前期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扩大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覆盖范围,除了全面覆盖短视频平台,还首次将主要长视频平台纳入防沉迷体系,实行统一标准,进一步提升青少年保护力度。进入青少年模式后,所有网络视频用户使用时段、服务功能、在线时长均受限,只能访问专属内容池。在专属内容池中,长视频平台重点选择弘扬爱国主义、宣扬英雄人物的优秀电影、电视剧;短视频平台侧重为青少年提供课程教学、书法绘画、亲子教育、人文历史、传统文化、手工制作、自然科普等寓教于乐的优质内容。

    

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少年防沉迷试点工作开展2个月以来,约4.6亿短视频用户每日收到青少年模式弹窗提示,5260万人次访问青少年模式引导页。该负责人表示,由于各个平台技术研发能力存在差异,青少年防沉迷系统需要依靠用户自主选择才能发挥作用,在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等技术主动发现未成年用户方面存在不足,内容池建设也需要不断优化。

    

全面推行“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得到了各主要视频平台的积极响应和充分配合,各平台将上线防沉迷系统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机遇和举动,主动加入防沉迷体系。国家网信办将指导组织相关平台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不断提高对疑似青少年用户识别的精准度,加强内容建设,生产供给更多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优质内容。与此同时,国家网信办将继续扩大“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覆盖范围,把网络直播等行业纳入该系统,汇集社会各方力量,共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


专家解读


立足青少年成长 构建全面防沉迷协作系统


凭借低门槛、碎片化、移动化等媒介特征,短视频对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信息消费方式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其中“打开APP刷不停”已逐渐成为社会普遍现象,而未成年群体“沉迷”其中的现象尤为严重。


2018年5月,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牵头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20%的青少年表示“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每天看几次”的比例也接近10%。


为更好的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3月28日,在国家网信办指导组织下,“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平台试点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今年6月该系统还将在全国主要短视频平台全面推广,并形成统一的行业规范。


防沉迷系统应该如何建设?怎样引导青少年健康用网?中国网信网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青少年与社会问题室副主任田丰。


640.jpeg


沉迷无界,青少年心理健康亟待关注


互联网如今已经成为人们获取资讯、学习知识、互动交往、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网民“首次触网年龄”明显提前,青少年沉迷网瘾的现象屡见不鲜。


《社会蓝皮书:201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青少年接触网络的低龄化趋势越发明显,其中,5岁及以下就已经接触到互联网的青少年占10.88%,6-10岁开始接触互联网的青少年占61.43%,10岁以上开始接触互联网的青少年仅占27.69%。


虚拟的网络世界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丰富的知识信息和心灵愉悦的同时,“网络成瘾”也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田丰介绍道,青少年过度沉迷网络会导致他们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从现实社会转移到虚拟社会,尤其是在未成年人缺乏信息识别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时候,过度的沉迷会引发个体在社会化和融入现实社会中的一系列问题。例如与家长产生隔膜、影响学业、形成不正确价值观等。此外,沉迷网络还容易让青少年出现各种心理障碍,如注意力涣散、自控力下降、易怒、焦虑、自卑、强迫行为和自杀行为,最终妨碍青少年正常社会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控制“网瘾”青少年的用网时间,并在有限时间内为青少年展示优质的内容,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共同努力,构建全面防沉迷系统


中国网信网记者体验发现,3月28日部分短视频平台试点上线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以“青少年模式”形式展现,其可限制用户使用时段、服务功能、在线时长等,对青少年用网实施有效保护。


田丰表示:“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未成年人既是互联网原住民,又是网络世界中的脆弱群体,政府、社会、企业、家庭都需要注重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此外,田丰还认为,针对上线防沉迷系统的意义,田丰介绍道,防沉迷系统相当于在视频应用中建立了一个内容库,把符合设定要求、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内容以专属内容库的形式,呈现给青少年观看。以目前试点实施的短视频平台为例,如果用户选择开启“青少年模式”,短视频App会自动跳转到青少年专属内容池,向青少年推送适合其年龄阶段的内容,包括精选课程、音乐、书法、绘画、手工、科普教育类益智性内容,以及展示祖国大好河山、风土人情、生产劳动、感人故事、传统文化等寓教于乐的精品内容。因此,在全国主要视频平台上实施此类“青少年模式”具有重大意义。防沉迷系统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和要求能够有效屏蔽掉一些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帮助未成年人塑造良好的价值观。


立足成长,引导青少年合理用网


青少年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如何引导其合理用网,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课题。作为一种技术手段,防沉迷系统必须辅以社会性方法才能真正实现最优效果。田丰建议,社会各界要加大“防沉迷系统”各项功能介绍和宣传教育,特别是通过宣传让家长认识到“防沉迷”对青少年保护的意义,进而促进措施更好地落地执行。相关企业应当尽快推进内容审查机制,合理利用大数据算法,精准识别用户是否为青少年等。同时,学校要关注青少年自身网络素养培养,通过增加专业教师、开设相关课程等举措,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技能如同识字一样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因此,社会各界需要立足青少年健康成长、引导青少年合理用网,共同努力,才能让网络发挥正向作用,助力培养新一代的社会栋梁。


来源:网信北京

DorAemon
文章总数
11577